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初中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1.在西方,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是( )
A.《五经正义》 B.《朱子全书》
C.《课程》 D.《什么知识有价值》
2.立足于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缺陷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3.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并根据需要准确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这是教学的(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5.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 )
A.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论
6.一般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7.在( )阶段,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8.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因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9.按照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是( )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10.( )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年初期
【参考答案】
1.D【解析】在西方,“课程”一词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有价值》中。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2.D【解析】活动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缺陷。
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巩固性原则的含义。
4.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A【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就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6.B【解析】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7.C【解析】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8.D【解析】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又千差万别。这是心理发展差异性的典型体现,这些差异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9.D【解析】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维果茨基指出,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新的心理机能。
10.B【解析】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